何晓顺教授团队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简化式“无缺血”肝移植手术
2022年8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何晓顺教授、赵强副教授团队与中日友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合作,成功完成一名54岁乙肝肝硬化男性患者的肝脏移植手术。此次手术是全球首例流程简化式“无缺血”肝移植手术,简化了手术流程,降低了技术门槛,术后疗效等同于常规无缺血移植,更适用于技术推广。
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特聘教授何晓顺介绍,在现有器官移植的技术体系下,器官从供体上获取到移植给患者,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血供中断,器官缺血损伤不可避免,贯穿器官获取、保存和植入的全过程。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移植预后的最主要原因。
针对器官缺血难题,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先研制出体外多器官维护系统,为离体器官供血供氧,并全面革新移植手术方式,创立了“无缺血”移植技术,肝移植术后肝损伤指标ALT较传统技术降低77.7%,缺血损伤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1年生存率提高了9.8%,并相继开展首例“无缺血”肾脏移植术及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术。
据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赵强副教授介绍,为了进一步简化手术流程,降低技术门槛,让“无缺血”技术在更多医院进行推广。该例“无缺血”肝移植手术在供肝获取阶段直接进行门静脉插管灌注,省去了建立门静脉侧枝的过程。受体术中门静脉吻合后直接复流肝脏并同步撤除机械灌注设备支持,在保证肝脏无缺血的同时,进一步缩短了无肝期,手术技术难度与常规肝移植无异,“并且发现术后疗效是等同于常规无缺血移植手术的。”
“目前全国多个中心都有开展无缺血器官移植的意向,团队未来会与华东、华中、华西及广东省内的多家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让更多患者获益。”何晓顺教授表示,离体器官养护技术的意义不限于器官移植领域,未来将为研究器官功能、器官间相互作用、器官离体治疗和器官功能修复等提供全新的平台,为我国医学在器官维度上实现多学科、多层次的突破提供可能。
中日友好医院刘勇副院长在观摩完手术后赞叹道:“何晓顺教授团队手术技术精湛,不仅快而且效果好,让全体医护人员切身感受到了新技术的优势。创新的器官维护设备高端、精美,未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希望未来在北方建立器官维护与修复中心,大幅拓展器官来源并改善移植预后。”
中日友好医院谭海东主任表示,常规肝移植术后患者的肝酶要几百甚至几千、上万,相当于遭受了一次严重的“肝炎”,而此例“无缺血”肝移患者术后首日肝酶ALT仅88U/L,并已早期拔除了气管插管,转回到普通病房,效果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