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半程“无缺血”肾移植手术获得成功
近年来,体外肾脏常温机械灌注技术既可以用于捐献肾的常温保存和修复,也可以用于移植前器官功能精准评估,该技术在全球多个器官移植中心得到了运用与发展。但其始终存在一个难以逾越的瓶颈,即常温灌注完成后需要再次转为低温状态下进行移植手术,从而使肾脏经历两次缺血打击,导致移植术后容易发展移植肾早期功能障碍,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的“无缺血移植技术”则完美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采用后半程“无缺血”肾移植使捐献肾脏在“生理”状态过程即可完成移植,无需经历第二次热缺血打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邱江教授介绍到,该技术还有诸多传统肾移植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该术式可使肾脏冷保存后的“再灌注”发生在移植前,从而通过常温机械灌注使缺血再灌注产生的损伤炎症因子预先排除而不会进入体内,进一步保护移植肾脏和受体。
此外,在灌注的过程中,医生还可以通过观察灌注参数,如压力、流速、尿量、灌注液生化指标等对供肾的质量进行直接的体外评估。再者,对于有急性损伤的供肾,医生还可以在灌注过程中施加干预,如添加溶栓药物溶解微血管血栓等,对供肾进行体外修复后再进行移植。后半程“无缺血”肾移植技术能使供肾在冷保存后在体外进行复温灌注,灌注过程中肾脏持续处于常温有氧的“拟生理状态”。医生在持续灌注的过程中完成肾脏动静脉吻合并将供肾血运无缝过渡到受者循环,因此称之为后半程“无缺血”肾移植。
沈姐是一名慢性肾功能不全终末期患者,在长期透析维持下,今年8月,她等来了合适的肾源,迎来换肾新希望。在各方条件允许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她成功实施了创新术式——后半程“无缺血”肾移植手术。该技术是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上的一次创新,它能使肾脏冷保存后的“再灌注”发生在移植前,较好地保护移植肾脏。术后当天患者便开始进食,术后两天肾功能指标完全恢复正常。该手术由肾移植科邱江教授团队实施。经过充分术前准备,手术仅用时两小时便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理想,每小时尿量达到300ml,术后第1天肌酐已下降至117umol/L。
邱江教授表示,此次后半程“无缺血”肾移植手术是一次新的突破和探索,这项技术无疑将推动肾脏体外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与发展,促进肾脏移植技术的进步,从而更好地为更多的尿毒症患者保驾护航。
共同实施该例手术的陈国栋教授表示:“肾移植是目前治疗尿毒症最好的方法。成功的移植可以让尿毒症患者恢复健康,重返社会。而靠透析只能维持生命,达不到治愈效果,更不用说有什么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肾脏移植技术仍然有着明显缺陷,那就是肾脏不可避免地经历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肾脏质量在移植过程中打了折扣。而‘无缺血’移植技术,使得肾脏不需要冷保存与冷灌注,让捐献者转赠的‘生命礼物’少受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器官功能,以更鲜活的状态在受体内立即‘工作’,降低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后续免疫反应发生的风险,明显改善患者远期预后。”